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世代傳承與銀青共事

  • 發布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

世代共事合作 ( 圖片來源: Adobe Firefly AI生成示意圖).jpg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年紀大了對社會沒有功用,或是活太老是累贅、負擔」的說法。縱然有加以修飾而稱之為「甜蜜的負擔」,對於高齡者本身仍不是完全肯定的意味。再者,與高齡者一起生活之際,周遭也有一定數量之人嫌棄高齡者福利設施建設。也會聽見,對於以年齡為基礎的一些社會集團,尤其是以高齡族群為主的團體,抱持著否定態度,進而產生的年齡歧視,會是阻礙高齡者與其他世代間相互協力的生活。

       高齡者對於社會是否果真變得沒有功用?其實不然,以勞動為例,勞動是有目的的辛勞行為,辛勞有來自於生理層面,也有來自於心理層面。在生理層面,高齡者或許無法與年輕世代從事相同程度之體力勞動。但是,在心理層面,高齡者與年輕世代相比,則有更多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這些非全然可以透過學習而得。我們不也是曾經從周遭的高齡長輩或自身的祖父母,得到寶貴的人生經驗或是令人驚豔的智慧嗎?因此,要如何讓高齡者將其自身之經驗或知識傳遞給年輕世代,正是銀青共事中值得探討之事。

       依日本地方獨立行政法人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加與健康老化研究團隊之專文(高齢者の経験や知識を若い世代へ継承するために),高齡者傳遞經驗或知識與年輕世代之世代傳承性(generativity),是由「世代傳承的關心」、「世代傳承的行動」與「世代傳承的成就感」所組成。「世代傳承的關心」是指關心年輕世代有關或創意之事,「世代傳承的行動」是指自身經驗之傳達或建言之具體行動,「世代傳承的成就感」則是指社會貢獻或伴隨世代傳承之實感。

       世代傳承性高,帶來各種好的影響。例如,世代傳承性高的高齡者易於參與育兒之支援行動,人生滿足度也高。再者,將自身經驗或知識傳遞予年輕世代,不僅對高齡者自身有好處,對於社會整體也是非常有意義。實際上,我們在寶貴的鄉土文化傳承或紛爭經驗故事(雖然不多)等,可以看到活躍的高齡者給社會全體帶來很大的益處。

       於此,要進一步思考世代傳承性高之高齡者具有什麼樣的特徵。近年,伴隨著高齡者人口之增加,對於高齡者的印象也產生多樣化,對高齡者印象之個人差異也正逐步擴大中。一聽到「高齡者」,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有人會有「每周健行或出遊之積極型的人」的畫面,也有人則會有「失智且臥床受照護之人」等不同之畫面產生。當然,也會有「給小費的溫暖之人」的畫面,更可能會浮出「頑固且對周遭嚴格的麻煩之人」的畫面。

       對於高齡者的刻板印象,不只是年輕世代,有時也應回顧了解高齡者自身的看法。上述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加與健康老化研究團隊,著眼於高齡者對「高齡者」之社會團體是否抱持正面、肯定印象之程度而為分析。認為高度抱持正面、肯定看法之高齡者,常會自豪於其自身所屬之高齡者社會團體,是易於傳遞其自身經驗或知識給年輕世代。反之,低度抱持正面、肯定看法之高齡者,對於年輕世代之傳承則會有躊躇、猶豫之傾向。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加與健康老化研究團隊,以參加健康計畫之100位參加者(平均年齡71.6歲)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就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對高齡者抱持高度正面、肯定看法之參加者,顯示其世代傳承的關心或世代傳承的行動之程度也高。換句話說,肯定地接受高齡者社會團體之高齡者,將其自身之經驗或知識傳承給年輕世代,比較容易抱持著關心,也比較容易轉化為實際之行動。另一方面,對於高齡者不抱正面肯定態度之受訪者,其世代傳承性也低。

       上述所進行之研究,是著眼於高齡參與者對「高齡者」社會團體抱持之印象或看法。其結果,顯示對高齡者對於自我有高度正面肯定之看法時,其關心世代傳承或轉化為世代傳承具體行動的程度也高,兩者之間具有正相關。當面對自我的高齡而有正面、肯定之態度或看法,將會是世代傳承的重要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增長,體力或許有些下降,但對於社會並非全然無用!

       「世代傳承」觸及了不同世代,傳承是否順遂不是單一世代之事,世代之間要有共同的思維方可達成。「相互尊重」是跨世代之間應有的共同思維。如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加與健康老化研究團隊所進行之研究,高齡者未能對自我的高齡抱持正面或肯定之態度時,世代傳承則將為空話。

       「過猶不及」是我們對於分際掌握常有的檢視準則,以求能恰如其分。高齡者自我肯定程度高,易於推動世代傳承,是願意將我們所知或所經驗之事務,與年輕世代分享或傳遞,不要有同樣的錯誤,以求減少時間的耗費等。知識或經驗傳遞過程,沒有優劣等價值判斷,若有優劣或價值判斷的想法產生,則恐會在傳承過程中增加一些絆腳石,阻礙了世代間的交流。「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等等的話語,其中隱含了優劣的想法,容易於世代之間產生防衛,不利於知識或經驗的傳承。或許高齡者回想自己年輕時不也受到當時的長者有這些話語的教導,然而細想,勞動情境卻有很大的改變。科技進步改變了勞動方式,現今的勞動方式,例如電腦的普遍使用、資訊化過重大數據的運用等等,不僅是高齡者,甚至於中高齡者不曾或少有的經驗。因此,在知識或經驗的傳承中,也應有時空勞動情境的考量,以免高齡者自豪的經驗或知識,於傳承時受有不合時宜之評。

       年輕世代在勞動場域之中,因機械或電腦的使用,工作上較上一代更有效率,但不論科技如何進步,勞動仍是人的行為,勞動中人際互動的基本要求不會因科技進步而有改變。高齡者或中高齡者因其參與勞動之時間較久,閱歷自然較為豐富,他們過的橋雖不至於多過年輕世代走過的路,在勞動中相關議題應考量之廣度或深度,自然會較多,有些擔憂或許是杞人憂天,卻足以成為年輕世代自我的檢視之點,更可減少錯誤的形成。對於中高齡或高齡者事先的提點,不要急著認為是找碴而有排除,也不要對於面對高齡者或中高齡者的發言就關上耳朵,讓我們面向周圍的高齡者,傾聽他們的睿智,讓提點在思維中停留三秒鐘,它所形成的效用或許會超乎預想。屆時,「年紀大對於社會沒有功用」的刻板印象,應該予以修正。

       如何達成銀青共事是勞動力運用的重要目標,高齡者自我正面肯定的看法或態度與世代傳承性具有一定之關連。高齡化快速進展中,高齡者可以積極地傳承自身之經驗或知識,結合世代間相互之長處,形成世代協力的社會。促進高齡者的自我肯定,以提高世代傳承性,是為重要的方法之外,世代間相互體諒、相互尊重將會為銀青共事提供良好的情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