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吳虹儀 | 突破衰老標籤重返職場的關鍵狀態

  • 發布單位: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企業人資顧問/資深職涯諮詢師 吳虹儀 


       常在演講時,中高齡的學員下課會來詢問他們覺得工作很難找,不管多調降自己的標準或薪資,仍然無法得到更多的回應,我不否認中高齡確實在現在這個環境下轉職有一定的難度,可能會被貼上高齡者問題很多、不好運用…等標籤,但如果高齡化已經是全球不可逆的現象,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正視不管是誰都會變老的問題,去調整心態來面對? 


       研究發展心理學著名的學者艾利克森(Erik Erikson),把人格發展分為八個心理社會化階段,包含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青少年期、成年前期、成年期、老年期。艾利克森認為每一階段都有它應該發展與需要完成的任務,並且都有一個主要的發展主題,而老年期的發展任務及挑戰是「自我統整與絕望無助」,能夠自我統整的人會用智慧明事理和超然的態度面對生命和死亡,少悔恨且能過著有生產力的充實生活,能夠處理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不執著於自己應該成為怎樣的人,且能從自己的成就中獲得滿足,並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針對那些自我未能整合的人,他們在回顧過往的生命經驗時,總會覺得絕望、無助、罪惡、悔恨及自我憎惡。


       老年階段面對的困境大多可能是「老」、「病」、「孤」、「閒」,有些人甚至會讓自己陷入「貧困」之中,身為中高齡的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體力越來越差、記憶力也逐漸衰退中,這可能是身為中高齡者不可逆之勢,再者如有體力、抵抗力不佳的狀態、加上常年使用身體卻未保養,生病是在所難免的,常聽到在職場中長者要請假去看醫生,或者因為身體疼痛而無法執行工作,讓一些企業雇主感到無奈;而「孤單」似乎是老年階段常見現象,或是因子女各自忙碌而成為空巢長者,且自身也可能因過去忙於家庭或是因為有社交障礙無法發展人際關係導致到老年階段沒有朋友,但根據研究顯示,在老年時如有支持性人際關係,生活會覺得比較快樂也比較健康;「閒」是在退休後突然失去重心,不知道為什麼忙碌。我有個親戚就是在退休後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開始自我否定,一段時間後生活變得蒼白無力就生病了,但如果是發展出自我統整的人,在此時期反而是自在的享受並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有些人是在老年時候更加貧困,迫於無奈只能出來再工作,但因常被拒絕或體力無法勝任而感到絕望與沮喪。


       如果這些都是在人生發展的老年期需要面對的生理、生活的狀態,那麼身為中高齡的我們需要先接受這個現實,如果還要再進入職場,本身就要先克服身、心、靈所面臨的困境,專業技能可透過不斷的學習會逐漸看到結果,而我們需要靠的是有意識的覺察及練習,這也是中高齡二度就業者重返職場的關鍵!


一、 將心態歸零
       如果生理上的狀態是不可逆的現象,那麼「心態」就會成了中高齡工作者很重要的關鍵因素。在職場中,我常聽到資深長者與年輕人敵對的狀態,甚至無法接受年輕一代的指導,我理解要將心態歸零有其操作上的難度,因為對於長者來說,他們可能主觀的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過去的豐功偉業,可是他們沒看到的可能是市場不斷的在變化,我說的心態歸零並不是要放棄過去的豐功偉業,而是要調整心態跟上市場趨勢及環境的變化,但保留過去的經驗,包括但不限於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傾聽的能力等等去處理每個事件,並讓自己重整心態及狀態,心態轉變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和壓力,並且找到內在的平靜和力量。


二、 持續學習
       隨著時代的變化,企業大多希望員工有持續學習的能力,但有些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年長者不願意改變或是覺得學習很麻煩,導致工作效率無法提升,很多年長者說我學習很慢、常忘記流程,建議可以找出自己曾經很棒的學習經驗,比如第一次學作菜怎學的?第一次學游泳如何學會的?第一次學上網是用了什麼方法?找出「正向的學習經驗」,並肯定自己曾經也有學習很棒的時刻。


       另外,我們可以善用大腦天生就「愛玩」的機制,透過遊戲化的學習去提升學習效率,可以將學習的內容變成你可以玩遊戲的內容,比如將各種流程本身設定為各種關卡,在每個關卡設定秒數,記得流程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那麼就可以進到下一個關卡,甚至給自己獎勵,就會讓學習變得有趣。


       研究顯示老鼠在運動後,腦內所分泌的腦內啡以及其他物質明顯增加,連帶學習也變的更有效益。如果您想刺激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習效能,不妨起身去散步、運動、畫畫、烹飪或做些其他的事,否則您的大腦在缺乏適當的時間調整下,會不知不覺的當機。


三、 善用挫折的經驗
       心理學家研究年長者大多的心理反應為「哀傷」、「罪惡感」、「孤獨感」、「焦慮」、「無助感」、「憤怒感」、「對死亡的焦慮」,導致於他們無法看到其實透過行動會有更好的事會發生,如果能勇敢的面對挫折,都將驅使我們達到目標,因為一個人通常面臨極大的挑戰時,也是激勵其往前邁進的動力,那些得到成功的人,大多都知道該如何把表面缺陷,轉換成另一種優勢,建議年長者可列出問題去面對並發想因應的行動。


1.在重返職場的路上我可能要面臨哪些挫折的出現?(先知道會面臨什麼情形比較不恐懼)


2.如果我沒找到工作,最糟糕會發生什麼事?(人有原始的生存本能,在生存被威脅時會啟動奮戰機制)


       這些挫折的經驗其實是種養份,在未來進入職場時也能體現在抗壓性及對環境的適應性上。


       前些日子,有個長照產業的主管請我看一份履歷表,想聽聽我的意見,來應徵的是「護理師」職缺,這個求職者是一位高齡的求職者,過去曾擔任過護理師,但由於年紀的關係,她面試了很多家都沒有下文。這份履歷表到我手上的時候,我跟主管說「這人不能當護理師」,她同時有醫管及護理的豐富經歷,我分析了這位長照主管公司目前的困境,如果可以聘用這位高齡求職者擔任主管,對於他們企業來說是撿到寶,後續我也追蹤了這位豐富經驗的高齡者任職的狀況,主管連連稱讚,確實對於目前公司策略的運行有很大的幫助,還說著差點錯過這個寶藏,並感謝我的分析。


根據我的觀察,原本就具有專業的中高齡者,本身的經驗是可以傳承的,他們等待的只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機會,只要企業有需求,他們的機會自然有,但大多的中高齡者,可能過去是勞動階級,不一定有專業或能被傳承的經驗,這時心態的調適、增加自信、持續的學習、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信仰、面對挫折的復原力、主動積極了解市場趨勢的動力…等,就成了是否能重回職場很重要的因素,歸根結柢還是您的態度是什麼?以上狀態如果在您年輕的時候沒有,現在開始建立也不晚,人生的下半場是另一個戰局,請盤點並善用您的優勢及以上的能力幫自己再創人生第二曲線高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