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黃國翔 | 重返榮耀—熟齡員工回歸對企業的五大效益

  • 發布單位: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撰文者:Learn4Strong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黃國翔


       我過去幫主管們上管理課程的時候,會讓大家討論一個題目,內容是這樣的:「今年公司業績不錯、也發了比以往更高的年終獎金,所以大家都很開心可以過一個好年了,沒想到後來公司…」常常話還沒說完,在場的主管們就開始竊竊私語,有人問說:「該不會要裁員吧?」也有人說:「難道是公司要關門了?」還有一位主管說:「怎麼了?錢多發了是吧?要我們去負責討回來、還有負責安撫員工對吧?」這番言論,引起了一陣笑意,似乎大家對於在擔任主管這個職位,都有夾心餅乾的領悟且感同身受。

       我再接著說:不是的!而是…沒想到後來公司經過計算後,發現竟然還有盈餘!所以要再將這筆錢,撥給每個單位的部門主管,也就是在場的各位,讓各位主管自行決定,要怎麼發這筆錢給部門的員工。語畢,就有主管提出質疑:那有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情!不要少給已經是萬幸了,還多發咧!引來一陣竊笑,又有另一個主管提出:可是就是有公司發了60個月的年終啊!這要怎麼說?雖然各自有想法與意見,不過大家還是聚焦開始討論「這筆錢要怎麼發?」這個題目。一段時間後,也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方案出來了!

  • A主管提議說:那就發給業績、考績最好的那幾個人啊!他們貢獻最高,多拿也很合理啊!當場就有主管反駁:可是他們已經拿過年終獎金了,他們的貢獻已經在年終獎金反應出來了,如果又再給多一次,反而就變不公平了!
  • B主管提議說:既然是多的錢,那就發給有需要的人啊,看部門裡哪些人需要錢,就給他們,當場有人反問:那你要怎麼選要給誰?每個人都會說自己缺錢,而且你怎麼可能知道誰缺多少錢,這根本無法衡量、只能憑感覺!立意良善、但卻很不客觀。
  • C主管提議說:那既然是多出來的錢,就大家聚聚餐或吃下午茶,把它吃掉、人人有份總行了吧!又有人說:這樣太沒招了,有獎金不拿來做激勵用途,實在太可惜了吧!

        當然,管理沒有正確答案,只有適不適合,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都是一種「選擇」並沒有對錯。

       後來,在某一次的聚會上,我又把這題拿出來詢問在場聚會的人,大家也是很熱烈地討論,其中有一位退休的前輩,過去是公司的高階主管,他說:我的方式是「暫不分配」,於是大家就轉頭用狐疑的眼光看向他,因為題目是「要主管決定怎麼分配?」,怎麼會出現「暫不分配」這種答案呢?這位前輩就解釋到:我「暫不分配」的原因,就是想先看看其他部門的主管都怎麼分、然後我再來決定要怎麼分,不然要是在我這邊開了一個先例或例外,之後成了全公司的標靶、變成大家圍剿的對象,我才沒那麼傻呢!這番言論引起一陣哄堂大笑,在場的人除了揶揄他是隻老狐狸之外,也不得不佩服他這個「沒有回答的回答」他還是沒有說清楚他到底要怎麼分,但是這個回答,卻蘊含了滿滿的職場經驗與厚黑哲學,這種無為而治、神態自若、四兩撥千金的做法,令人拍案叫絕。從這個案例,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效益1:老馬識途-時間累積而來的經驗~無可取代

       不可否認,很多管理的智慧職場的厚黑,沒有一定的經歷是無法累積的,就像這個案例的方案,「暫不分配」竟然是大家最喜歡的答案,明明什麼都沒做、只是放著不管,根本就不能算是有解決方案,但你說他完全都沒有處理問題嗎?卻也不完全是,因為他「避免」了許多問題、而且「暫不分配」的決定,讓他現階段也先省下不少心力,等到這件事情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提出「那就跟其他隔壁部門一樣就好」,四兩撥千金就解決了、游刃有餘。

 效益2:長尾效應-穩定帶來長期的績效產出~穩健踏實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可是前面提到的是「知識型」的工作,所以當然可以有這樣的高槓桿效益,但如果是「勞力型」的工作呢?就很難有這樣的效益了吧?確實,若要單論體力、耐力,在勞力型的工作上對中高齡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但是工作績效好壞的關鍵,絕對不是只有體力好就足夠的,能力、態度兩大面向才是最重要的!

       我再分享一個觀察,過去產線回歸台灣,所以很多的台灣企業都是有生產線人員的,而產線的員工年紀分布也相當廣。普遍來說,年輕的員工雖有體力,但是卻相對比較容易出現怠工曠職、遲到早退、臨時請假、相處衝突、情感糾紛…等,而且出勤混亂、不假而別的狀況比比皆是,甚至常有員工會直接留下訊息「我就上班到今天,明天開始不會再來了」的狀況,這些對公司來說,管理與處理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因為產線的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十人的團隊,少了一個人,產出就會直接降低到90%,勞力與績效產出的關係非常直接。

       反觀中高齡的員工,他們的穩定度就好很多,相對比較沒有前述的問題,就算有也相對比較輕微,或許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為什麼要來工作的目的非常清楚、也有相當的敬業精神,再加上有一定的社會歷練,反而造就他們的穩定度。對於生產線而言,整體出勤穩定的重要性,是遠遠大於個人體能的,因為每個人的工作其實都差不多,個人體能好壞對於產出只有些許的影響、但是出勤穩定性高低卻是直接的影響著整條生產線的績效產出。簡單來說,相較於有體力的員工、公司更看重的是高穩定度的員工,而大部分中高齡的員工,相對是比較有穩定度的。這也是在許多「勞力型」的職缺中,企業都會很願意聘用一定比例的中高齡員工

        2023年的遠見雜誌網站也提到:超商及速食業龍頭7-11及麥當勞針對近年勞力市場變化,也規劃多元人力的方案;其中,中高齡就是主要的招募對象。以麥當勞來說,現有約2萬2,000名員工中,有3,883人,占比17%是45歲以上中高齡。為了讓中高齡能快速上手工作,7-11設計了「樂齡學習計劃表」,麥當勞也有「肩並肩」陪伴教學、口頭引導、觀摩教材及充電時間規劃,同時兼顧中高齡的體力。雖然中高齡有體耐力及職場的挑戰,但是仍可以透過經驗傳承來激發自我工作熱情,而且中高齡的穩定度及出勤率高。

效益3:正面形象-全球ESG的加分題~友善職場

       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實踐社會責任,近年來ESG的相關議題不斷被各大企業所重視,企業重視不同年齡層員工的價值和貢獻,將有助於建立積極的企業形象,且透過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員工,企業可以獲得更多元化的思維和觀點、提高創新能力,也有助於企業形象的加分。

效益4:愛才留才-用舊愛留住新歡~共創雙贏

       過去我在企業服務的時候,公司推出了一個政策,就是邀請「已退休員工」來公司當「新進儲備幹部」的「教練」,每個退休員工負責2~3位新進儲備幹部,雙方每週要進行一次會議,新人可以向「教練」請教任何事情。後來發現效益比我們預期的更好,我們分析有幾個因素,第一:人力運用更有效,在過去主管會指派自己部門內的資深人員照顧新人,但是常會碰到資深人員自已也忙得不可開交,跟本無法有足夠的時間手把手的帶新人,甚至會有「留一手」或是「不小心講錯」的狀況。但是「教練」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第二:新人的存活率明顯的提高了,因為有教練手把手的帶領,不會因為挫折或是沒人可以幫忙,最後陣亡。而且「教練」在公司裡仍有相當的人脈跟影響力,對於新人膠著已久的問題,教練可能一通電話、三兩下就解決了;第三:新人戰力變強了,因為教練,讓新人的格局提高、視野變廣,除了快速融入公司文化之外,也能借力用力,在工作上有更好的績效產出;而且有趣的是,連「教練」本人看到自己帶的「徒弟」不斷進步,也覺得很有成就感,更願意傾囊相授,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而且後來很多師徒們的關係,比我們想像的更好!

 效益5:政府扶持-提高企業的勞動力~增效降本

       近幾年為提升企業的勞動力,政府也推出許多補助計畫:「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實施計畫」、「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措施補助計畫」、「僱用退休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補助計畫」…等,補助的範圍、項目跟金額依照條件的不同給予,例如:雇主辦理勞工退休後再就業之「職涯發展」、「就業諮詢」及「創業諮詢」,每一雇主每年度與「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實施計畫」合計最高補助新臺幣50萬元,對於企業來說,確實有相當的助益!

 結語:       

       綜觀上述,設計多元化的人力、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就能發揮1+1>2的綜效,除了幫助企業績效展現、讓員工有良好的職涯發展,還能夠激發創新創、建立友善職場文化,更使企業能穩健成長、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