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林經甫 | 力行三力、享受五感,打造健康優雅的老後人生

  • 發布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撰稿者:林經甫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康德 

人從一出生就開始變老,終究,每個人都得面對「老化」、「衰退」的課題。然而,我們不能坐等衰老到來;高齡者更需要建立積極樂觀、不認老的態度,活出有價值、有活力的第三人生。

抗老防老從實踐三力開始

  別讓你的心態變老,因為心態一旦變老,你的身體一定會很快地跟著變老,不服老,就不容易老。抗老防老,首先要建立不服老的信念,保持一種永遠年輕健康的心態。信念創造行動,行動創造結果,個人綜合許多對抗老化的行動,成就了我所提倡的「三力生活」──腦力、體力、社會力。

  三力是我個人親身實證過的一套預防老化的具體方法和指導原則,是有醫學根據的。從2017年我開始力行「三力生活」以來,體力不但沒有衰減,反而透過運動的鍛鍊,肌耐力、腳力都明顯增強,身心煥然一新!

  人們最擔心的健忘、記憶減退等腦力衰退現象也沒有出現,相對地我的學習力、創造力以及參與社會的活力都有了更正向的伸展!2019年,個人還登上紐約時裝秀的伸展台,這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證實三力是有效的。


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所有專家都認同「身心都健康地活著,就是最大的福氣。」要訣就是建立規律運動習慣,以保有最佳身心狀態,一路健康優雅到老。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認為運動是高齡者能否健康老化的關鍵所在,於是於2011年開展Go4Life均衡運動計劃,內容主要是伸展、平衡、有氧、肌力等四種類型的運動。

  如果您能建立規律運動的認知,並在45天內堅持不間斷的運動,就會自然內化成一種慣性。比較不會虎頭蛇尾的辦法之一,是一開始就揪朋友一起運動,或參加社團、健身房,等一段時間後,真實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便能養成主動的習慣。

  我的社群朋友中也有一些激勵人心、充滿活力的時尚銀髮族,儘管已是八、九十歲高齡,依然持續工作、學習,持續玩樂、冒險、創造,優雅地度過每一天。因而我確信,只要把三力帶進生活中,自然能破除老化的恐懼與迷思,以及社會對於年長者的標籤。


及時預防高風險的肌少症

  人體的肌肉群從18歲開始,逐年減少荷爾蒙分泌,30歲開始形成肌肉群退化,隨著年紀增加,基礎代謝率下降,退化的速度也加快。70歲以後,肌肉平均質量每 10年減少 10-15%,營養不足、活動量少,加上慢性疾病,都會加速肌肉流失,就很容易出現風險性極高的「肌少症(Sarcopenia) 」。

  肌少症會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導致體力衰退、走路速度緩慢、手腳無力,甚至因此跌倒,造成骨折、失能臥床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行動的能力。此外,肌肉質量下降,也會促使老化細胞增加,造成身體機能喪失,引發死亡的風險。目前醫學上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肌肉流失和肌力減弱的情形,面對肌少症,肌力訓練與營養補充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如果遇到肌力減退,一定要以正面態度因應,把它當成一種老化症候群來接受,積極改善營養、強化肌力訓練,只要持之以恆,肌肉是可以逆轉的。為了避免長期臥床,每個人都應該做肌肉群的鍛鍊。透過伏地挺身、深蹲、重量訓練、瑜珈或騎單車,可以有效增強胸大肌、股四頭肌、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腰部肌肉等下盤肌群和脊椎的強度。

  建議一開始最好尋求專業人士如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的指導,瞭解正確姿勢、準備好身體的活動度之後,才能有效強化訓練目標。


好奇心能活化腦力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機能與腦力也會跟著老化,然而,許多研究和實際的例證,都說老化速度確實是可以延緩的。

  如何延緩老化的速度?保住身體機能、儘可能活化腦力是個關鍵。根據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老年人的大腦依然有驚人的學習能力,勤加鍛鍊,能夠促進神經遞質和荷爾蒙的大量分泌,有助於促進新的大腦細胞和突觸生長,強化腦力。達拉斯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活力老年中心」(Center for Vital Longevity)曾針對老年的學習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當高齡者選擇自己不熟悉,且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學習時,大腦活動就越活躍、越有效率,記憶和專注力也出現大幅度的提升,就像年輕人的大腦一樣。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千萬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種種跡象都指出,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裝置等,正在顛覆既有的銀髮生活體系。而數位化的高齡社會將逐漸成為常態,未來,銀髮族参與社會之前,可能都得面對數位科技。當全世界都展開大規模的數位學習時,我也跟進腳步,學會使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Zoom、Google Meet等軟體,在線上和孫子甜蜜對話、接受運動教練的嚴格監督、展開每週例行的工作會議,甚至開啟三力線上健身房,揪團一起練體力。

  實踐三力生活數年之後,我發覺自己變得更年輕健康、更自在喜悅,過程中,一再驗證我一直強調的:生活的最大動力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不止有益於腦力的維持,對於社會力的建立也很重要。好奇心會讓人充滿活力、積極探索、擁抱未知、跟上社會脈動,它是活化心靈、創造幸福人生的關鍵。


社會力是三力的核心!!

  腦力、體力、社會力三力當中,我認為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社會力。人際良好的社會力有助於體力、腦力的正向發展,三個力量缺一不可,結合一起,就是一個健康的金三角。

  真實情況是,一個人如果沒了社會力,他可能連運動健身、探索學習相關的活動,都沒有意願和動力參加。以社會力做為中心的思考,我愈來愈有感,因為社會力可以從個人推展到家庭、社區、教會、社團等社群,「社會力」提供的正是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鼓勵與肯定。

  良好的人際互動,確實能夠帶來愉悅的心情,為健康、抗衰老大大加分,但你可能不知道,人際互動還能提升我們的「幸福荷爾蒙」。目前醫界已知與快樂、幸福感有關的激素有四種,分別是:多巴胺、血清素、腦內啡、催產素。如果經常心懷感恩、情緒正向、人際關係和諧、有夢想有目標,那麼這四種大腦激素就能保持平衡,帶來快樂美好的人生。而其中的催產素,與人際互動所帶來的幸福感關係最為密切。                                                                                                   

  正向的人際互動,使我們能夠被理解、被接受,被傾聽、鼓舞與安慰,因而觸動大腦分泌催產素。而催產素的濃度提升時,人們也較能以同理、友善的態度與他人互動,建立起支持、信任、歸屬、連結的關係,並享有美好的社會生活,而這正是幸福的關鍵。

  美國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 Matthew D. Lieberman ),是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先驅者,在他的代表性作品《社交天性》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都有潛藏的社交天性,比起金錢與其他外在獎勵,我們天生更渴望與他人連結,且終生受此動機驅動。人類本來就具有強烈的社會性,熱絡友善的社會支持網絡,能帶來溫暖、快樂、幸福的感受,因而增進健康、提升免疫力,更可預防失智症與老年憂鬱症,這也是為何我一再強調社會力是三力核心的原因。我想說的是,世界很寬闊,不管發生什麼事,永遠要記得走出來,認識新的人,學習新的事物。


跟上志願服務的潮流

  中高齡族群要走向健康優雅老化,除了從自身開始實踐三力生活,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必須理解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關係,進而建立一種愛與貢獻的生命態度。我覺得人超過60歲,最重要的是giving(付出)的心態,一味的索取沒有付出,會讓人愈縮愈小,心理走不出去,失智、孤獨的機率就會提高。

  2020年,《美國預防醫學期刊》曾發表一項研究結果:中高齡者每年從事至少100小時的志工服務,可預防疾病、減輕壓力、改善健康狀況、延緩身心退化、降低失能或死亡風險,並擁有較強的幸福感。顯然,實際投身志工服務,的確可以促使年長者提高自我價值,創造自信、有尊嚴、有樂趣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