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四代同堂的職場,如何拆解潛在地雷、創造共融?

  • 發布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

職涯延長的時代,職場上「四代同堂」愈來愈普遍。在一家公司,可能同時有20、30、40,乃至於50歲以上等多世代的工作者。每個世代的成長背景、價值觀都不同,一起共事,如何創造共融?藝珂集團東亞區資深副總裁陳玉芬,分享職場上青銀共融的訣竅,創造雙贏局面 !

口述 藝珂集團東亞區資深副總裁陳玉芬,文字整理/陳莞欣

當職場上「四代同堂」已是常態,跨世代溝通議題也變得比以往更受重視。.jpg當職場上「四代同堂」已是常態,跨世代溝通議題也變得比以往更受重視。

今日的職場,已經進入「四代同堂」的時代:有60多歲的嬰兒潮世代、40-50多歲的X世代、30-40多歲的Y世代,20多歲的Z世代。

每個世代的成長背景不同,信仰的工作價值觀也各異。如果缺乏良好的溝通,就可能造成誤會,甚至引發衝突。

舉例來說,年輕世代認為,只要能夠順利完成工作,休假天經地義,拒絕加班也非常合理,都是法律保障的勞工權益。但看在資深工作者眼中,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他們或許會認為,年輕人對工作沒有熱忱,也缺乏對公司的忠誠度:「事情沒做完,怎麼可以6點說走就走?」、「為什麼你每個月都要請假,而且都是當天早上才告訴我們,說你今天想請假?」

其實,中高齡的職場工作者要理解,年輕世代並非想偷懶,或者刻意要「違逆長輩」。他們也想將工作做好,對公司有所貢獻。以前述的加班問題為例,年輕人今天準時下班,也許隔天早上會提早進辦公室處理未完成的工作。不願加班,不代表他不負責任。唯有放下成見、相互理解,才能創造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讓團隊以信任為基礎,共同合作。

不同世代的工作者,應該要尊重彼此所在意的價值。例如,年輕世代想請假時,也許可以換個說法:「老闆,不好意思,我明天要請假。你希望我做的工作我會做完,有事情你打電話給我,我一定會回覆。」雙方各退一步,年輕世代還是達到想休假的目的,資深工作者也覺得自己受到尊重。


職場世代共好怎麼做?  把話說清楚,溝通不卡關

大家或許會覺得,世代共好很不容易。但其實在國內、國外的職場上,青銀共融的案例比比皆是。資深和資淺的工作者溝通無礙,公司才可能順利運作、永續發展。

我認為,青銀能否共融,關鍵在於公司文化。領導者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在人與人的不同之間創造共識,安住所有人的心。說起來容易,但要實踐頗具挑戰性。

我也聽過企業的CEO抱怨,「現在年輕人到底在幹嘛?上班都在滑手機。」其實,要管理Z世代的員工,資深工作者有義務「把話說清楚」:每個職位的角色與責任是什麼?目標設定為何?如何評估目標達成的績效好壞?為了達成目標,公司會提供哪些訓練和資源?達標後,公司為員工規劃的職涯發展路徑為何?

過去,傳統的企業治理以「人治」居多——職務和工作內容不明確,常常是老闆說了算。於是,這類對話就可能時常在辦公室上演:「老闆生氣了,這件事你趕快做一做。」、「你是行銷,跟行銷相關的事都是你的工作⋯⋯。」聽在年輕人耳中,只會覺得莫名其妙:老闆生氣,和我要做事有何關係?行銷的內容包山包海,數位行銷、媒體行銷⋯⋯主管從未提過的工作,為何也都是我的責任?

職場青銀共融的基礎,就是「把話說清楚」。如果身為主管的資深工作者能學會這項技能,和Z世代一起工作時會更得心應手。相對的,年輕人也更能掌握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不只是被動聽命行事工作,而是和公司共創未來。


青銀合作的多種可能  從彼此身上學習、共同成長

除了傳統組織當中的青銀合作,近年在新創公司,我也看到不少資深工作者以更彈性的方式,協助年輕人成長。

有些中高齡工作者,在組織工作多年,可能已是高階主管。但在人生下半場,他們未必想要維持過往高強度的工作,承擔為業績、損益負責的高度壓力,或者不想繼續做管理職。儘管如此,他們的高度專業能力仍是很寶貴的資產,可以幫助剛起步的新創團隊。

例如,有些新創團隊剛成立時,不知道如何規劃制度、劃分職位的角色與責任。我們曾經引介退休人資長,以專案合作的形式提供主管內部訓練,協助組織完成這項任務。1、2個月後專案結束,這位退休人資長也功成身退。

這種適合資深工作者的彈性工作模式,如今愈來愈普遍。舉例來說,新創團隊不知道怎麼設計薪資制度、想導入更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需要有人幫忙檢視商業計畫書,人力資源顧問公司都有合適的顧問可以推薦。他們可能是已退休的人資長、財務長、業務總經理,樂於協助年輕人,但不想要再被全職工作綁住。

透過這種形式的青銀協力,年輕創業團隊獲得必要的協助,資深工作者也可以應用自己的經驗助人,甚至自己也因為接觸新創而有所學習。世代共好,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