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智障礙者信任、年輕同事仰賴!育成基金會如何打造友善職場,留住中高齡人才?

  • 發布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

以心智障礙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育成基金會,員工過半數皆為中高齡族群。執行長賴光蘭指出,性格成熟、穩定性高的中高齡工作者,能讓服務對象有信賴感,是基金會希望積極爭取留用的對象。社福團體的薪資競爭力,或許不如指標性企業,但如何營造溫暖的職場氛圍、友善的工作制度,留住人才?

中高齡人力,是育成基金會維持穩定運作的重要資產。.png中高齡人力,是育成基金會維持穩定運作的重要資產。(影巷26號攝影)

生活服務員林秀蘭,56歲那年加入育成,今(2023)年68歲。2年前,她屆齡退休,主管很快邀她歸隊,再續前緣。

護理師張惠,53歲從醫院退休後加入育成,今(2023)年71歲。每一年她都覺得自己年紀到了、該真正退休了,卻每一年都主管慰留。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員工人數近1000名,其中51%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近1年內中高齡新進人員佔了4成。營造中高齡友善職場,這間社福團體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人才流失是危機!  中高齡留用與回聘,繼續借重員工才能

在育成職場裡,年齡向來不是問題,人才流失才是最大危機。

賴光蘭執行長表示,育成所服務的心智障礙者習慣和熟悉的人互動,工作人員若是經常異動,服務對象便會處在浮動狀態,連帶情緒和學習都會受到影響。「社福團體薪資比不過企業、能找到願意愛我們服務對象又具備助人專業的人才,育成當然要想盡辦法把他留下來。」

處事成熟、待人溫柔、穩定性高、不易跳槽,中高齡工作者這些正向特質,則是讓育成更願意聘用他們的原因。

為了穩定人力,從2007年起,育成的董事會就以「繼續僱用」與「退休後回聘」等方式讓屆齡員工能持續貢獻所長,留任者薪資、職務和年假計算皆比照以往;2020年,董事會進一步開放權限讓第一線主管做主,並通過回聘人員第一天上班就擁有7天年假,休假制度優於勞基法,守護資深員工。

適用全齡的通用設計,也讓中高齡在職場上更舒適。.png適用全齡的通用設計,也讓中高齡在職場上更舒適。(影巷26號攝影)

年齡不是工作的障礙  全齡觀點思考打造友善環境

培育永續人才,育成透過全齡觀點的工作型態、通用設計的空間及設備規劃,以及一年至少20小時的在職訓練,讓年齡不會是員工續留職場的障礙。

育成每年為工作人員安排健康檢查,各部門主管會選在生日這個時間點與員工面談,請員工分享體耐力、身心狀況,是面談的其中一項重點。若有員工覺察身體有退化現象,或是家庭照顧壓力變重,主管會進一步與員工討論是否希望改變工作型態,一種是職務調整,比如護理師轉任教保員;另一種是調整工時,從原本的全職改為兼職。葉淑玲說,「這些福利是全開的,無關員工年紀、資歷一律適用。」

育成的空間、設施設備採「通用設計」,意即除了考量身障者和其他弱勢族群,也會顧及一般人的需求,並顧慮到所有族群使用時的心理感受。因此,服務現場現成的輔具、無障礙設施、放大字體的空間指示牌、圖像化的文件說明、閃燈警示裝置……等。這些友善舉措,等於同時造福內部因年紀增長產生生理障礙的員工。

葉淑玲補充,育成採購輔具的態度主動,舉凡能讓服務流程更順暢、照顧人力減輕負擔的設施設備,育成都會積極引進。「像是移位機、洗澡機、洗澡床、站立架、輪椅體重機,以及避免受傷的手腕護具、護腰……等。」

另外,工作遭遇挫折,「專業沒跟上」常是原因之一。為了幫員工建立工作自信,育成提供新進員工就職三個月內的24小時教育訓練,做為入職準備,包含:認識組織精神、認識心智障礙者,以及學習實務技能等。往後的每一年,還有20小時的在職訓練,育成會依據各部門需求分別開辦課程,加強員工的專業職能。


和諧人際關係有助中高齡續留職場  打造青壯銀共融的工作環境

訪談過程中,執行長賴光蘭強調,在育成不會有歧視的問題。她認為營造團隊溫暖氛圍,主管的示範很重要,「在育成的主管會議裡,不管是批評或鼓勵,什麼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講,這樣的溝通方式久了,就會形成一種互信尊重的合作模式。」而主管也會把這樣的文化帶回自己的部門或中心,營造青壯銀共融的工作環境,彼此互相扶持。

因此,「在育成,不會有職場勾心鬥角的事情發生,同事間不會競爭、搶功,年輕人不會歧視年長者,年長者也不會倚老賣老。工作時心情是舒服的,員工自然願意留下來。」

護理師張惠專業經驗豐富,是年輕同事仰賴的重要夥伴。.png護理師張惠專業經驗豐富,是年輕同事仰賴的重要夥伴。(影巷26號攝影)

71歲的護理師張惠,過去任職醫院,目前是以兼職方式在育成服務,今年邁入第18年。至今她還沒有察覺年紀對工作的影響,反而感覺有工作,體力才能繼續維持。張惠說,會一直待下來,主要是對護理工作的興趣還在,以及感覺自己「被需要」。

她的主管、愛育中心主任鄭芬芳每年都費盡口舌把她留下來,「我都跟張姐說,不行不行,我們非常、非常需要你。」鄭芬芳說,專業被尊重、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中高齡繼續留在職場,是一種心理上的支持。在一旁的張惠表示同意,她說,「雖然同事年齡都比我小很多,但是大家相處起來很自在、沒有隔閡。」

/001/Upload/1/relpic/10372/4815/e3636b38-7b85-4404-beb8-43b35ffdd347.png林秀蘭細心地協助服務對象洗澡、吹頭髮、吹乾腳趾,深受主管肯定。(影巷26號攝影)

68歲的生活服務員林秀蘭,不同於張惠是退休後在育成找到事業第二春,她是育成回聘的屆齡退休員工。職場裡的年輕同事包含主管,都跟著服務對象一起叫她「秀蘭阿姨」。個性柔和的林秀蘭也覺得這裡的每個人都很照顧她。

鄭芬芳說,「秀蘭阿姨很疼我們的服務對象,就算服務對象出現情緒行為問題、做出傷害自己的舉動,她依然能保有耐心與愛心去對待。」具備這些溫暖特質的中高齡人力,很適合服務心智障礙者的育成。

退休人士以過往專業加入社福團體,對社福團體而言,是一大助力。葉淑玲說,「例如張惠護理師臨場的醫療判斷與處理方式,就帶給我們很大的學習刺激,不僅幫助服務對象,也幫助我們同仁成長。」

多代並存的職場越來越普遍,對社福團體而言,有退休人士加入也是利多。執行長賴光蘭以服務現場舉例,「要帶服務對象走秀,年輕教保員有創意、點子多。可是要教做菜,他們就未必比媽媽級教保員有經驗。」

活用中高齡,關鍵在於觀念轉換。在育成看見的是,青壯銀族群各自有發揮的舞台,且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重點小貼士: 推動繼續僱用、退休後回聘等措施,可留住對組織業務熟悉的資深人才、維持組織營運穩定。想降低人才留任的阻力,在職訓練、工時、職務調整等作法,都是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