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李藹慈 | 快樂工作.愉快養老

  • 發布單位: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藹慈

退休開啟新人生


高齡化的浪潮,銳不可擋,台灣在2025年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高齡者,同時,平均壽命的延長,也讓高齡者退休後,仍有20-30年的生命時光,這意謂著,這段不算短的歲月必須要好好規劃,且透過提早規劃,仍可能擁有健康、活躍與有生產力的下半場人生。退休不一定意謂著從職涯撤退,只能含飴弄孫、安享天年或淡出社會,反而可被視為一個新的生涯發展階段,可以是另一個人生的開始,一個真正開始當家做主的人生。


傳統的退休觀念認為,退休後即要卸下工作角色,大部份人口也傾向退休後,從職場解脫,要好好享受人生,不再投入職場;但也常發現,等到退休蜜月期過後,就發現人生的空虛與寂寞,並驚覺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對於沒有規劃的人生下半場開始感到焦慮,這反應著,退休後仍有成長與心理發展需求,追求自我實現與貢獻影響。尤其是嬰兒潮世代的退休者,對於掌握自己的時間與找尋工作的意義與使命感,有很高度的期待,不論是有給職或是無給職。成為一個有生產力、能夠貢獻社會的個體是不論在哪一個年齡層都有的需求,也是一個人能享受人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影片「高年級實習生」談起


佛洛伊德認為:愛與工作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二個元素,一個讓我們感覺被重視,有歸屬感;一個是擁有目標,讓自己實現理想,二者缺一不可。這也呼應了,現在倡議退休後持續工作,即是希望透過「工作」這個媒介,讓個人仍能有個充實、有生產力、有意義的後半人生,避免因缺乏動能的生活,而變得衰弱及成為社會負擔。 


2015年上映的「高年級實習生」,即是一部敘說退休後獨居高齡男性,再次投入職場,開啟新生活後,健康地、活躍地、尊嚴地老化的故事。這部影片描述一位高階主管從職場退休下來,愛妻過世、孩子成家有自己的生活,一個退休的獨居老人,一開始的確享受了不用上班的新鮮感,安排瑜珈課、廚藝班、中文課、打太極、到各地旅行等,試圖填滿每日的生活,但卻發現這樣看似令人羨慕的生活,仍是孤單與空洞的。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心中出現了一個聲音:「我知道我的生命出現空缺,而我必須填補它」。就在一個因緣際會下,看到高年級實習生的招募文宣,重新進入了職場後,人生開始了新的頁章,不僅仍能發揮他原有的專業能力,而更借重他的人生智慧、職場經驗,給予同事職涯忠告與指引。對男主角而言,即使每天生活填滿了各式活動,但這樣的生活,缺乏工作可以給予的與人際的連結、挑戰性、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覺。


持續工作帶來身體、心理及社會效益


男主角提到,要能突破退休生活的空虛與空洞,關鍵就是要「勇往直前」(keep moving),但卻不是透過學習或旅遊,讓他能勇往直前,而是「工作」,這值得我們去思考,退休後持續工作,到底有什麼好處?


在老化過程中,個體容易感受到來自身體上的老化,動作變慢、記憶變差、體能下降,或者出現病痛、慢性病等;心理上也可能漸漸覺得專業能力不足,無法跟上時代腳步,這些都有可能讓高齡者覺得自己「愈來愈沒用」。研究上發現,持續「工作」,相較完全退休者,沒有從工作上撤退的高齡者,較少生病,身體日常的功能性狀況也較佳。除此之外,也具有心理及社會層面的好處。在心理層面上,幫助退休族有個明確的生活目標與節奏,同時透過完成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或被需要的感覺,讓高齡者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及意義感,尤其,高齡者跟其他年齡層相較,有一項不同的需求,亦即中高齡及高齡階段有傳承創新、貢獻、影響他人、及自我超越的需求,此在影片中也可看出端倪,特別是男主角如何幫助女主角解決職涯抉擇上的困境,以及家庭婚姻的危機,而在幫助的過程中,也同步提升了男主角的生命意義感及幸福感。除了心理需求的滿足,社會層面的好處在於,與外在他人、組織或社會產生連結,帶動組織良好的工作氛圍,這都能讓高齡者免於孤單或感到孤獨,例如,劇中男主角週遭都是比他年輕的同事,他們不僅是工作上的夥伴,也因為相處中逐步建立的信任感,而結成忘年之交,男主角幫助年輕的同儕處理感情問題,或者主動協助整理工作環境等,獲得年輕世代同儕的認可,同時,男主角也因再度投入職場,而找到人生第二春。


如何快樂工作?


針對中高齡或者屆齡退休者,在面對退休後的生活時,不妨先打開心胸,除了遊山玩水、含飴弄孫,還可以看看退休後的清單中有什麼新選項,試著接軌外在趨勢,做個時尚老人。以下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認同持續工作的價值

影片中有句名言,「音樂家不會退休,直到心中沒有音樂才會停止」,男主角心中還有音樂,因此,他決定再度回到職場。工作帶給個人的意義不盡相同,在壯年期,工作很大成份來自於經濟動機,高齡者也可能是因為經濟因素而不得不工作,但對於大部份退休而身體健康者,即使沒有經濟的壓力,也可以在這個階段,尋找一個適合自己屬性的工作,不論是專職或是兼職,甚至可以嘗試當年未實踐的夢想工作。因為,工作所帶來的具意義的快樂(eudaimonic happiness),與休閒或旅遊所帶來的享樂式快樂(hedonic happiness),是不同的,透過工作來自我賦能,才能真正提升心理健康。


第二、建立成長心態 

不要自我設限,把年紀當做自我發展的限制,年紀增長,仍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特別是退休者更具有經驗智慧。擁有成長心態,會樂於學習,同時懂得調適與反省,有能力因應挫敗並探索潛能,全力以赴的達成自己重視的事情。例如男主角在應徵高年級實習生時,必須錄製影片、要使用USB等技術,他雖然不懂,但跟自己九歲的孫子求助,同時,他也在自我介紹的影片中,提到自己渴望學習,技術面或搞懂科技需要一點時間,但他忠誠,值得信賴,能在危機時,挺身而出。代表他清楚自己的優勢,即使科技能力不若年輕人,但他認為他願意學習,只要有學習的機會,就能克服這個挑戰。 


第三、前瞻準備與規劃

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對退休者而言亦若是,而退休者在退休前十年,即應該開始思考,自己退休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提早進行規劃,提出未來藍圖並且建構具體的生涯目標;再者,對於退休後的不同生涯選擇,應抱持著好奇心,且願意主動探索可能的機會,甚至能跟得上時代的趨勢,與時俱進的提升自己的能力(upskill),或者學習新技能(reskill),讓自己能夠主導未來的生涯選項,做自己生涯的CEO。


由上可知,鼓勵高齡者退休後繼續工作,從事生產力的活動,讓個人有個充實、豐盛、有意義的後半人生,幫助個人活躍到老,避免成為負擔人口,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有所貢獻,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